1978年,中国社会在困境中发生了伟大的转折,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到今年,已经是整整30个年头。中国出版界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巨变,出版了一千多种图书,来描绘改革开放30年的不平凡历程,也从理论上作出了总结。
出版界献礼改革开放30年的图书中,有些披露了高层人物和政治事件的内幕,有些描述了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变化,有些细细梳理了历史变迁的脉络,有些详细记叙了个人命运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幸运。林林总总,风姿多彩,从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反映了辽阔的国土上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也充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精神需求。
“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是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启动的大型出版工程,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担任编委会主任。经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从各出版社申报的1000多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中,遴选出全国22家出版单位的37种选题作为备选书目。
系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成就,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历程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成果是这套丛书的重要特点。据悉,12月初,“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将以统一的设计封面、书系标识和开本规格在全国推出。此外,新闻出版总署还评选出100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
2007年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悉心规划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其中“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等重头图书目前已陆续出版。
从社会各领域对3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学术回顾的大型文丛,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丛书”、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反思与展望丛书”、党史出版社的“改革开放30年丛书”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则是依托中国社科理论研究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各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记录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
除了全方面、从宏观角度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大型丛书以外,许多改革开放30年的亲历者也用文字记录了他们的经历与感受,为这一段岁月留下了生动可感而又弥足珍贵的个性档案。
作为改革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之一,亲历了若干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的制定,以及这些举措从论证、试点到应用、推广的历史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书《改革开放探索》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则为读者详细回溯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重要大会的来龙去脉。
中国出版集团近期推出的“名家30年访谈”书系,通过访谈的形式,访问了近30年来在我国各文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重量级人物,通过他们的视野和评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套书系包括:《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科技兴邦中国著名科学家访谈录》等。
作为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发起的“上海三十年”大型口述历史项目的结晶,由复旦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编纂,著名新闻人、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主持人曹景行领衔采访主编的《亲历上海改革开放30年》一书,以存留上海改革开放史,反映上海30年变迁为追求,讲述了30年中的10 个“上海故事”。这些标志性事件的口述者都是相关事件的主导者或重要参与者,如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的周瑞金讲述了1991年由他署名“皇甫平”发表的四篇评论文章,这被认为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上海甲肝大流行由当时分管卫生的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讲述;有关“伤痕文学”和《于无声处》的讲述分别由作者卢新华、宗福先担当;而上海知青回城则由著名知青作家叶辛讲述。
如果说那些对3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学术回顾的图书更适合专家、学者来研读,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史更适合热衷于探寻历史事件真相的读者,也许用直观而生动的影像、图片来记录这30年来发生在大家身边的生活变化的图书就适合每一位读者来阅读、回味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联合《新京报》共同推出了6卷本系列图书《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通过“全面解读+信息集成”和“漫画+老照片”的“小切口反映大事件”、“新视角揭秘关键点”等独特视角,全方位记录、解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30年风雨征程,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此外还有反映当年广为流行的观念、事物或现象,并配以生动文字和手绘漫画的“那时流行”、摘录30年来当天发生的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的“一日30年”以当今视角对当时思潮的一种全新解读,既真实还原了当年的事件与人物,又突出对今日中国之影响,信息量丰富,观点独特,角度新颖,恢宏大气,珍贵图片再现史实,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信无论是在贵州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组推出的《我这三十年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还是在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中,读者一定能找到记忆中似曾相识的场景与片断,勾起大家对30年生活变迁的唏嘘感慨。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的时候,也吹遍了社会的每个领域,30年来,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历史都是一部值得回忆值得记取的华美影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障3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等图书就把敏锐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行业,演奏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多声部华美乐章。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省和深圳市受到了出版界更多的关注。广东出版集团将出版100多种有关改革开放的重点出版物,着重在广东的发展上发力,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
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足迹安徽改革开放30年巡礼》则展现了安徽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改革开放给这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大省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开放大典》和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改革开放启示录》,无不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盘点这些图书,我们感受到30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能感受到这30年来中国人民一路高歌奋进的前进步伐,而更重要的是,这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给予我们未来的昭示与意义。正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在出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出版工作会议时指出的:“要认线年的经验变成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给后人留下了解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丰富资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一份珍贵的宝藏。”

